越来越多土地进入市场,南海大地正在开出更绚烂的花。图为南海千灯湖。桂城供图
城市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是土地。如何把土地文章做好,激发出土地最大的价值,考验一座城市的运营水平。
佛山南海已连续3年产业用地供应超6000亩,其中去年超7000亩。今年新春,佛山南海土地拍卖和项目摘牌一片火热。从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以来,每几天就有土地项目成交,甚至有时一天之内连续成交几宗土地。
截至2月12日,南海今年已成交国有土地24宗,出让面积达884亩,出让价款10.63亿元。在集体土地供应方面,南海毛地入市2宗,面积共560.45亩,合计供应土地1444.45亩,其中产业用地供应1390亩。这为南海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水平发展先行区、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开了个好头。
对南海来说,土地市场的出让金、租金不是最重要的,其牵引的产业和城市蝶变才是。当慢慢的变多土地进入市场,南海大地正在开出更绚烂的花。
2月18日、19日,在南海西樵,佛山环球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佛山市惠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竞得产业用地,将建设环球电力设备总部项目、高性能膜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过去,南海曾经很缺地,全区土地开发强度达50%,因此在招商引资、城市发展上吃了不少亏。2022年以来,南海作为首个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累计拆除改造用地低效的村级工业园近2.6万亩,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超6.2万亩,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近2.5万亩。
这些以万亩为单位、未来还将慢慢的变多的土地,加速进入到市场上,让南海今年的新春土地市场“开门红”越来越旺。从拍卖到租赁,从国有用地到集体土地,从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到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南海在这个春天凝聚了全社会尤其是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比如在2月12日,南海狮山一口气打出五张土地牌。当天上午,狮山实现佛山新春居住地首拍。地块由保利旗下佛山市南海区保狮置业有限公司以近3亿元竞得,将用于建设城市核心临湖公园高品质居住小区,助力博爱湖乐居城建设。同日,狮山开年第二宗工业用地成功摘牌,一宗博爱湖片区商业地、两宗工业用地挂牌开始出让。
又如2月5日,南海九江实现供地“梅开二度”,两家镇属公有企业——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江溢投资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江鑫投资有限公司,在临港国际产业社区A区成功竞得两块合共127.78亩的产业用地,计划引入先进装备制造及新材料项目,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主要看国有土地,不太关注集体土地的情况。很多企业在投资时,也都更愿意选择国有土地。实际上在南海,集体土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地的价值同样受到投资者青睐。比如在2月12日,南海大沥沙岗工业区约500亩地块改造项目成功摘牌,由佛山市中深金昇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竞得。
如此大体量的项目,为何企业愿意在集体土地上投资呢?因为产业和区位优势。“我们看好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周边原有发展了几十年的再生金属产业,给咱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里的位置也非常好,因为我们做铜、铝、不锈钢等产品,需要交通非常便利。”佛山市中深金昇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孙波说。
产业用地是南海区近年来土地供应的大头。在已连续3年产业用地供应超6000亩的基础上,今年的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全年供应产业用地6000亩以上。此外,多个镇街也分别提出,全年供应产业用地面积1000亩以上。
翔海集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2月12日,广东翔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7582万元成功竞得大沥河西岳利沙地段一地块。项目总建筑面积超3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5亿元,将建设翔海集团总部大厦,集商务办公、销售服务、展示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灯湖中轴的地标性建筑,建成后年营业额将超100亿元,年纳税额不低于150万元/亩。
落地狮山的瑞浦兰钧能源有限公司,是南海重点引入的新能源项目,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及智慧电力储能领域。项目共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03亿元,其中一期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30.11万平方米,投资55亿元,设计年产能15GWh,目前已投产。二期项目正在启动,计划投资48亿元,设计年产能15GWh。
在桂城,虎牙、欢聚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项目去年以来加快竣工或封顶。今年桂城提出通过巩固壮大总部经济、培育发展人工智能、率先探索两业融合、深化打造人才乐园、持续发力国资改革“五箭齐发”,破题新质生产力发展。
2月17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的沥中工业区产业园(二区首期地块)首批超前钻桩基队正式进场施工,成为该镇今年首个“集体自建”项目。该项目以集体自筹资金的形式,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新兴工业载体8栋,拟打造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的铝材行业加工、仓储、销售一体的现代化物流综合园区。
近两年,南海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分润”模式。所谓“分润”模式,即村集体物业不再单纯收取固定租金,而是与引入企业按比例共同分取经营利润,以利润分成代替租金收入,推动村集体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村企联手改善园区环境、规范生产经营、压实安全责任,带动整体发展环境改善。今年的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白准确地提出,引导村集体参与土地开发经营,打造集体资金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10个。
例如桂城叠北社区的爱车小镇,通过“国有+集体”“出让+出租”“住宅+商业”的混合开发模式,爱车小镇项目地块年租金收入从原1200万元升至5000多万元。此外,还有社区拆除老旧厂房建成金铂商业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带动租金收入翻了4倍。
尤其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以“五代”模式建设的中小产业园区。今年,南海创新推出“五代”模式,即由国资公司可以提供代规划、代办理、代建设、代管理、代试验五个方面的专业服务,努力实现中小企业“拎包入驻”、项目落地“零等待”。
“南海的很多瓶颈问题,表现在产业、城乡和治理上,根子在土地上。”在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说。
自沧海变桑田以后,南海的土地本身就在那里,从来就没变过。一次次的开发、整治、转手、再次开发,改变的都是土地上的经济活动形态。如今,南海新供应的土地上,将要建成一个个新的城市地标、产业地标。
2月18日,西樵滔莲龙湾一号项目启动,剑指打造西樵首个按照“第四代住宅”标准设计的项目。滔莲企业董事长杨滔行表示,滔莲龙湾一号项目为西樵首个按照“第四代住宅”标准设计的项目,将担起文化使命、技术使命、民生使命,让建筑与西樵山的山水文化共鸣,提供“智慧家居”空间改造服务,配建“名企百园”运动公园。
在稳步推进的城市项目之外,一大批高质量的园区项目建设,是南海区近几年土地供应的重要直接目标,也是显著的结果。
2月6日,南海区召开202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会议,现场调研了一批产业项目。其中,位于南海里水的世发(广佛)包装印刷产业园占地面积约2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20亿元,将努力打造成为广佛地区顶级规模的“包装印刷+互联网”产业园,创新“产业研究+资源整合+资产管理+运营服务+资本助推+生态闭环”模式,预计引入印刷包装企业200—300家。
又如丹灶,在多个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字号”“省字号”头衔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了实施千亿产业计划,以仙湖氢谷、大湾区新能源产业园、智能安全产业园、新型电力装备智造园、低空经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为依托,打造氢能与氨氢融合装备制造、智能安全应急、电力设备智造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区。
又如九江,今年提出以“滚动推进、连片开发”为原则,重点推进三大片区建设,实现空间拓展连片开发。其中,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已成为南海项目落地最密集的片区之一,截至去年11月共引入项目45个,计划投资总额超200亿元,当中不乏一批龙头项目。东丽集团就是这里面的典型。自2017年首次落户九江以来,日本东丽集团持续加码投资,目前已落户了东丽树脂佛山项目、东丽无纺布项目、东丽水处理膜项目、东丽普美复合材料项目等4个项目。
“南海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能够长足发展,并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一马当先的优势,跟南海的园区式集聚发展模式密不可分。”在2月18日举行的南海区推动电力装备智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场会上,南海区区长王勇说。
高质量的园区,一个个拔地而起。在GDP突破4000亿元大关的当下,这就是一个红火的土地市场对南海的最大意义。
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水平发展先行区(下称“环两江先行区”)能够说是今天佛山最具热度的词语之一,南海在其中担当了很重要的任务。
在2月5日召开的佛山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丹灶、西樵、九江、龙江、白坭、西南等6个镇街被公布为环两江先行区的核心区,其就占了3个。支持和推动环两江先行区的发展,是当前南海的重点工作。
土地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在环两江先行区的发展过程中,南海怎么样才能做好土地文章?
2月17日,南海区丹灶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举行。丹灶提出,将以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激活丹灶核心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中国氢都,科创丹灶”。
区位优势的激活,就要以更优化的布局、更强力的招商,激活土地资源及其上的产业资源。丹灶提出打造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区,计划在今年整合核心产业片区土地2340亩、出让工业用地不少于1000亩,同时持续拓展招商渠道,通过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挖潜增资扩产等手段,力争全年引入一批超亿元项目,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例如南海打造电力设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丹灶就是重要承载地。今年1月11日,正泰华南智能集成配电产业基地及华南总部项目签约落户丹灶,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以该项目落地为契机,丹灶将全力建设集储能、电力控制、电器设备制造、电力能源领域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电力装备智造园。
西樵同样在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项目落地。西樵在地理上位于佛山的中心,是全市32个镇街中唯一连接五区的镇街,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中有条件发挥好承东启西的桥头堡作用。
2月18日、19日,西樵接连出让产业地块。其中,佛山市惠能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3亿元,建设高性能膜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项目以研发和生产汽车新型隔热膜、车载冰箱、户外空调等为主,计划2027年可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达产后年产值3亿—5亿元,推动西樵新材料产业聚强提质。
在更早之前的1月9日,南海纺织产业新质赋能发展大会暨佛山市汇辉集团服装运营中心动工仪式在西樵镇举办,6大新项目在广东西樵纺织产业基地集中动工,规划投资超15亿元。同样在1月,西樵樵山康谷的识麟科创园建设刷新进度,园区科研楼整体的结构已顺利封顶,为今年内开园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西樵提出全力攻坚三大千亩连片“工改工”项目,加快释放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西樵还将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起的产业培育发展,深入实施纺织产业“八新工程”,加快建设大健康、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三大新兴起的产业基地,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做好土地文章,光有热情和努力并不够。就算有项目想来,假如没有好的体制机制支撑也难落地。
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作为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其发展高度依赖载体空间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年,南海提出探索以“五代”新模式建设小微科创企业园。目前,西樵中兴新城、九江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已经纳入“五代”模式的首批探索范围。
其中,中兴新城位于西樵大新路两侧,总面积约1750亩,通过“征改并用”“集转国”“挂账收储公开出让”模式实施改造,未来面向新能源和智能装备制造,打造高端产业社区。在改造前,项目内的原地上建筑物为低矮残旧简易结构厂房,容积率不足1.0,总体环境陈旧,整体产值低。
2月5日,九江在两家镇属公有企业支撑下,实现临港国际产业社区的供地“双响炮”。该次竞拍成果就展现了九江镇属企业在招商引资模式上与时俱进,即创新运用“以投代引”方式,在竞拍国有土地做改造提升后,根据九江产业招引方向进行精准招商。这种模式将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企业前期建设投入和时间成本,推动一批具有科技性、创新性、成长性的优质项目与九江快速实现“双向奔赴”,进一步促进九江“1+2+1”产业体系补链强链。
在“五代”模式和同一理念下的园区建设模式创新之外,南海还在推进“1.5级开发”等土地开发模式探索。“1.5级开发”即政府将基础设施完备、未纳入近期土地出让计划、潜在价值较高的地块,租赁给承租人进行过渡性开发利用,待开发条件成熟后,政府按约定收回土地并按远景规划实施。
在南海,这一探索也首先落地环两江先行区。2月7日,九江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南鲲南二街北侧A3-3地块成功摘牌,由百超(深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竞得,成为全市第一宗“1.5级开发”土地摘牌。瑞士百超激光集团是全球激光切割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其生产的激光切割机、激光切管机、光纤激光切割机、折弯机等设备深受消费者喜爱,长期稳居全球激光切割行业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