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網北京3月8日電 (記者陳曦)3月8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会集採訪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在答复記者提問時表明,為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華工科技多年來在高端激光裝備領域奮起直追。
“20年前,中國的高端激光加工裝備根本依托國外進口,就連激光器加固用的螺絲釘,都要花3美元一顆從國外去買。正是因為這顆螺絲釘警醒我,必須走自強奮斗的路途。”馬新強說。
馬新強介紹,華工科技在研制成功汽車白車身激光焊接裝備時,一舉突破了國外近40年的技術壟斷,迫使國外產品的價格下降了40%以上。“現在我們用43秒,就可以完成一輛新能源汽車車身的激光焊接,這也是行業的最快速度,现在我們這款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了90%,服務下線車輛超過4500萬輛。” 同時,華工科技還開發了100多套激光裝備,服務汽車產業鏈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幾千種,有力支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