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凝信聚力智采未来”为主题的中信易家智慧采购平台上线仪式在洛阳中信重工成功举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主任孔洪亮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商品条码——采购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商品条码是商品的“数字身份证”,是统一采购数字化时代的“商务语言”和基础支撑,在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商品标准化水平、加强采购全链路监管和促进采购统一大市场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公共采购总额达46万亿元。政企采购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示范作用。为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服务标准化、交易市场化、流程线上化、监管智慧化将成为政企采购发展新趋势。孔洪亮介绍,针对当前政企采购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管理问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
在采购平台的商品管理方面,采用商品条码,充分的发挥其商品“数字身份证”的功能,能轻松实现商品识别和采购监管。坚持“一品一码、源头赋码”原则,在商品出厂时进行赋码,推动采购供应链全程使用商品条码,确保商品信息的透明与准确,可以有明显效果地解决采购过程透明度不足导致的腐败现象和不公平竞争问题。
无法实现货比多家是采购过程中的一个困境。“采购平台与中国商品条码数据库的数据对接可以轻松解决这一个问题。”孔洪亮说,编码中心挖掘商品数据要素价值,以商品条码为基础打造了商品数据库,商品数据量达2.1亿,并且已经与政府部门和国内主流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平台精准对接,与国际数据交互,实现国际共享数据5.5亿种,推动标准化商品信息资源共享、数据相互连通和深度应用。
针对采购供应链各环节协同标准不统一,无法高效协同运作的问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社会相关的单位制定了《公共采购商品条码应用规范》等三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商品条码在采购领域规范应用的空白,为采购数字化转型和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和共同准则,推动采购平台科学规范管理,实现供应链高效运作。
据孔洪亮介绍,目前,商品条码已在10家政府机构和央国企进行试点,实现了采购商品信息校准、快速上架、价格风控、同屏比价等目标,试点采购平台商品条码平均应用率达86.9%。未来,商品条码将充分的发挥商品“数字身份证”作用,助力采购管理模式创新,降本增效,赋能政企采购数字化转型。(李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变成全球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公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非常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